1)第602章 历史的公正评价(七)_统御全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论如何,希特勒对于克里米亚战役的指挥不曾加以干涉。当古德里安在1942年春季去谒见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古德里安们的意图,并且也毫无疑问曾经尽可能使古德里安们在塞瓦斯托波尔获得成功。

  不过古德里安认为在该要塞陷落之后,第11集团军的调动是不合理的。

  古德里安以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身份,第一次直接受到希特勒的指挥,这也使古德里安对于其最高统帅权的执行有了第一次真正的经验。

  当分析希特勒在作为一个军事领袖的地位时,大家决不可以鄙薄他,说他只是一个第一次大战中的“小班长”而已。

  毫无疑问,他对于作战十分敏觉,像他采取a集团军群在西线上的计划即为一例。事实上,许多业余的军事家都常有这种天才,否则历史记录上就不会有那样多的王公都变成了指挥官了。

  此外,希特勒也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想像力,使他能迅速了解一切技术事件和军备问题。他对于敌方最新兵器的性能十分熟习,并且对于敌古德里安双方的战时生产数字,能够整套的背诵出来,如数家珍。

  事实上,当他每逢谈到他所不愿意听的问题时,就会把这一套法宝请了出来以当作抵制对方的工具。

  毫无问题,在军备方面的许多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远见和过人的精力。但是他对于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天才却具有过份的自信,结果又常常引起不幸的后果。他的干涉妨碍了空中的顺利发展,而火箭推进和原子兵器的发展也都受到了阻碍。

  此外,由于希特勒对于所有技术问题都深感兴趣,结果遂使他对于技术资源的重要性不免估计过高。在必须要用大量部队才能有成功希望的情况中,他却相信少数的突击炮或新式的虎型坦克即足以应付。

  概括言之,他所缺少的就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军事能力,这是他的“直觉”所不能代替的。

  希特勒对于一个战术机会固然十分敏觉,能够迅速抓住机会,但他却缺乏能力不能够决定某种作战计划的先决条件和实际可能性。

  他不能了解一个作战的目标和最后限度,必须要与时间和兵力成正比例,至于补给的可能性更是不在话下。他也不会认清任何远程的攻势作战,其所需要的兵力必须逐渐增大,远超过原始突击时所需要的。

  在1942年夏季攻势的计划与执行中都很明显地表现出上述弱点。另一个例证就是他在1942年秋季中对古德里安所说的话,他希望用一个摩托化的集团军群从高加索一直进入近东和印度。

  在政治方面也和军事方面一样,希特勒对于何者为可以达到的,何者为不可以达到的,完全缺乏一种判断力。在1939年的秋季中,虽然他看不起法国的抵抗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