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殿试_你的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说殿试因为皇兄驾崩,朕登基的事情耽搁了,不过今年各省的乡试、会试还是如期举行,朕也不指望能选出栋梁之才,能弄点堪用的柴火就满意啦,倒是番婆子成天对科举上下其手,想要弄懂流官制的奥秘所在。

  其实有啥奥秘,无非就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些个文臣武将,当真贪图这一个月几百石的禄米?还不是当了官就有人磕头,有人孝敬?

  有几个是真心为国为民的?

  番婆子以为朕连这都不懂,笑话,朕好歹也从万历朝过来的,当初阉党和东林党争权时,信王府每年也要送出去不少银子,阉党那些官还嫌少。好在那时也有些人给信王府送礼,再加上庄田地租的银子,再加上皇兄的赏赐,才算是填补了送礼的窟窿,不然那时怕是要上东华门卖家具去了。

  殿试朕也懒得管,反正王祚远也说,所谓科举选材,不是从大海里淘真珠,而是从山里开采玉料,刚从矿里起起来时,都是灰扑扑的一块,需要放到边疆做个地方官,好好历练,是石头还是玉用不了几年便会知道。

  科举不过是选出有可能是好玉的过程,真要采玉,还是要靠今后五年、十年的基层磨炼,把锥子丢进革囊,锋利的锥子自然会冒头——如果今年这些新科的进士没被王祚远的绩效制度折腾死的话。

  反正大明朝的科举承宋制,已经运行了几百年,前几代皇帝也不怎么上心,却也不见出什么纰漏,朕想管也插不上手。反正复社看中的人,都已经连夜拿到了内阁拟定的题目,几天前就拟了草稿,今天只要洋洋洒洒复写一遍,就能过关,反正到了殿试这一层,考得再差也是同进士出身。

  不过毕竟是朕御极以来第一次开科取士,虽说朕把政务都丢给了内阁,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所以在殿试这天,朕还是早早的去了皇极殿,若是番婆子当值,她怕是宁可去安民厂观摩铸炮。

  朕往龙椅上一坐,皇极殿里摆满了桌椅,贡士们在太监引领下,次第进入大殿,随后开始了考试。

  “嘶——”

  试卷发下去之后,那些已经有半个官身的贡士们看着题目,看到题目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朕倒是不觉意外,番婆子准备了一份全新的试卷,昨夜用拂菻话抄写在我们二人的札记上,这份试卷是今天早上十几个文书临时誊录的,而旧试卷自然作废。

  考试的题目倒是不难,只有一道题,论述官绅一体纳粮的正当性,以及捐纳成为国子监生、成为散官的人,既然有钱买入学的资格,为何还要给他们赋税优免,有何方略可以将其在南北直隶彻底实行,甚至是推广到各省。

  南北直隶因为六部冗员多,在开始搞一体纳粮之后,各个衙门的官员都被赶出两京,下到各个州县去清查田地,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