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83章 南亚的发展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月十日,大华的高层凑一起,讨论了下印度地区的发展问题。

  争论的核心,就在于是否要把先进技术传到印度。

  “我觉得没必要,目前我们并不太缺粮食,没必要为了一点粮食产量而制造一个巨大的隐患。”

  如今的欧阳世奇,已经成了一部之长,是财政部部长。

  欧阳世奇更为稳重,觉得大华按照当前的步伐徐徐发展即可,没必要那么激进。

  可以等中原地区发展到更高的程度,比如飞机满天飞,汽车遍地跑的时候,再去发展印度。到那个时候,中原和印度的实力又会有维度上的差距,就不需要担心印度地区会出现叛乱。

  “谁说我们不缺粮食,粮食永远都不够。当前制约养殖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粮食还不够多。像印度那种粮仓,我们不能浪费。

  至于欧阳大人说的隐患,我觉得不用过于担心。毕竟我们只在印度开办民用工厂,控制军工产业即可。”

  相比之下,国土资源部部长李耀却是个激进份子,恨不的把大华的资源都充分的利用起来,加快发展。

  粮食够不够这个问题,得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如果单纯的只是为了吃饱,大华目前的粮食产量已经足够。

  但是,如果想要吃好,想要让大部分的人都经常吃的上肉,那就需要养殖业大力发展了。而这,又需要海量的粮食。

  按照自然界的能量递减定律,人想获得一头一百公斤的食草动物,该食草动物大概就要消耗一千公斤的植物。

  如果人想获得一头一百公斤的食肉动物,那么该食肉动物大概就需要消耗一千公斤的食草动物,一万公斤的植物。

  这也是为什么人类的肉食,大多都来源于食草动物的原因。

  实在是因为,纯肉食动物养不起啊。

  当然,这是按照自然界的算法。

  在养殖业中,把动物圈养起来,不让它们走动,减少运动带来的消耗,这个能量转化的效率要高的多。

  养成一头一百公斤的猪,需要的植物也许五百公斤就足够了。

  但即便如此,吃肉永远都不如直接吃粮食划算。

  如果想要大部分的人都经常吃的上肉,粮食是永远都不嫌多的。

  “当一家工厂可以制造拖拉机的时候,距离能够制造装甲车也就不远了。”

  国家安全部的副部长提醒道。

  在印度制造收割机,拖拉机,并不是说只办一个收割机厂就足够了,相关的配套设备制造工厂,也都不能少。

  而有了那些工厂之后,距离制造坦克装甲车也就不远了。

  如果当地有心叛乱,秘密的贮备点军工技术,然后把拖拉机厂改成坦克厂,也不是什么难事。

  以印度的人口和发展条件,其战争潜力,其实比毛熊还要强大。

  国防部的人可不关心大华的人均肉食能够达到多少,他们只希望多一事不如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