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02章 第二次科举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兴四年,大华的第二次科举落幕。

  当最终的名单确定时,引发了一些争议。

  状元吴刻章的总体成绩并不出色,只能算是两百多个进士里的中游。

  但是,他却被皇帝钦点为了状元。

  好在这个状元年龄比吴长庆都还大了一岁,不然肯定又有阴谋论者怀疑这是皇帝的私生子。

  即便是现在,也有人怀疑他们之间有点什么亲戚关系,毕竟都姓吴。

  当然,对于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士来说,倒是可以轻松查到吴刻章的祖宗三代。

  很显然,吴刻章和吴长庆是没有什么亲戚关系。

  他之所以能够当状元,纯粹就是有皇帝喜欢的点,有某方面突出的才能。

  皇帝嘛,最大的,他说了要吴刻章做状元,其他人心里虽然不服,但也只能憋着。

  好在,状元郎的起步也不是很高,就是去了金融司报道,领从六品衔。

  不过其他人的起步更低,榜眼和探花都是正七品,其他二甲大部分都是从八品起步,只有少数优异者能混个七品县令。

  而且,大部分都还是偏远地区的县令。

  江南地区上等县的县令,可没他们的份。

  随着政局的稳定,以后的晋升通道会更加的艰难。

  现在他们好歹还能混个七品县令,等下一科的考生,恐怕是连县令都混不到。

  官员退休的速度,往往是跟不上科举取士的速度。

  而天下的官位就那么多,地方上还能随着领土扩张增加一些,而中央的官职,增加的速度则是要慢的多。

  不过,这是一个王朝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些中了进士的人心里都清楚,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最多,也就是后悔一下曾经吴长庆起事的时候,没有过来投奔。

  事到如今,一切都晚了。

  这次录取的进士当中,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人。

  一个朝鲜人,另一个是满族人,两人被授予了同进士出身。

  同进士的意思就是,他们两个的成绩不足以录取为进士,但是皇恩浩荡,特别赐予了他们等同于进士的出身。

  都是进士,但差距还是很大的。

  至少,他们现在都是候补官员,得等,得等到有空缺的时候才有他们的份。

  之所以要特意录取两个少数民族,自然也是向那两个民族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大华一视同仁,没有欺负奴役他们。

  只要认真读书,也能享受到和汉族一样的待遇。

  这种态度,可以安抚下那两个族群里的精英人士。

  两族的普通百姓,对融入大华还是很喜欢的,因为获得了切实的好处。

  但是,两族里原来的贵族,精英阶层的利益,却是受到了很大的剥夺。

  这些人心里,对大华肯定是有所不满。

  此次录取两族的考生为同进士,算是一种安抚,给他们一点做官的希望。

  要不然,这些人肯定又会不甘心,搞事情。

  他们搞事情,就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