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2章 考生入京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月十二日,一批九江的考生坐船顺流而下,抵达了南京。

  下船刚上码头,几个拉黄包车的苦力便凑了过来撩客。

  像这种赴京赶考的考生,手头上一般都比较宽裕,坐车的概率很大。

  “公子是考生吧,做我们的车子吧,我知道着南京所有的客栈位置,也知道哪家客栈最便宜,哪家最舒适,哪家离秦淮河最近。”

  黄包车夫说道。

  “这就是报纸上所说的黄包车吧,看起来似乎确实比马车要方便些,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像传闻那样舒适。”

  第一次来到南京的冯亮兴致勃勃的说道。

  因为报纸报道的缘故,他对南京早就充满了好奇。

  “绝对比报纸上说的还要舒适。”

  车夫说道。

  “坐到客栈要多少钱?”

  同行的欧阳世奇问了下价钱。

  “不贵不贵,只需五十文。”

  车夫的话让欧阳世奇倒吸口凉气,他听别人说了南京的消费高,却也没想到会这么高。

  他觉得,生活在南京的人恐怕也挺不容易。

  实际上,目前南京的消费呈现两个极端,一方面各种民生必需品有官府管控价格,所以要比其他地方低廉。

  而在服务行业,则确实要比其他地方贵很多。

  其他地方雇马车走个上百里,也就那么几钱银子。

  而在南京坐黄包车,仅仅一两里路,也敢收五十文。

  这种已经带了点享受性质的服务业,官府就没有去管控价格,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真要是穷人,别坐就是了,步行这一段路又不会累死。

  “太贵了,我还不如自己走过去,还能顺便看看路边的风景。”

  欧阳世奇说道。

  他的家境比较一般,全靠整个乡的人来一起捐钱供养,他才能够一心一意的念书。

  那些乡亲们幸幸苦苦卖粮食凑出点盘缠是给他去考取功名的,而不是给他来享受。

  像他这种被一整个家族,或者一整个村子,一整个乡镇供养的读书人其实还有很多。

  从小就能展露出与众不同天赋的人,一般都可以得到当地乡亲的资助,他们就指望着对方能够高中,然后将来给家乡弄点好处。

  有的人会体谅乡亲的幸苦,会更加勤奋刻苦。有的人则是比较没心没肺,努力念书也是为了享受这种被供养的好处。

  冯亮就是这种人,他说道:“欧阳兄,好不容易来一趟南京,不坐一回黄包车也太遗憾了。”

  “争取考个靠前的名次,留在京城做官,以后有的是机会体验。”

  欧阳世奇说道。

  冯亮闻言一阵无语,他不好直说,自己可没有把握一定能够高中。

  两千五百多人当中选三百人,竞争非常惨烈。

  所以,有机会享受就应该享受。

  “冯兄别管他,欧阳是出了名的一毛不拔。他不坐,我们坐。”

  另外一个大家族出来的考生,笑呵呵的说道。

  对于他来说,五十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