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3章 提议增加宰执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太后点点头,答道:“是有此事。”

  “老身和太后,也一直在此为烦恼呢!”

  向太后跟着点头,叹道:“是啊,朝中大臣,皆是上上之选。”

  “譬如那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户部尚书曾布,皆有宰执之材,吾与太皇太后一时难以决断!”

  赵煦微笑着道:“曾尚书、邓学士,皆天下知名之士,国家股肱。”

  但他心中知道,这其上是庆寿宫和保慈宫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

  不要看如今的庆寿宫太皇太后和保慈宫向太后,婆媳相处融洽,在多数问题上总能达成一致。

  但那是向太后在很多问题上主动退让、尊重庆寿宫的结果。

  实际上呢?

  婆媳之间,岂能没有矛盾?

  何况,牵扯到的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

  庆寿宫更倾向勋贵外戚,保慈宫更倾向士大夫。

  也就是向太后性子柔弱,不爱争抢。

  换一个性子的人在她的位置上,恐怕两宫之间早就面和心不和,甚至闹得不可开交了。

  可是,有些东西,终究是不能轻易退让的。

  执政大臣的人选,就是其中之一。

  保慈宫想扶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上位执政,庆寿宫想让从先帝重病开始,就为庆寿宫智囊的曾布递补。

  这就是执政难产的关键。

  其他什么犹豫啊、人选太多啊,朝野纷争啊,都只是表象。

  这也是左相韩绛、右相吕公著不敢催促、决定的缘故。

  这两个老狐狸早就看出端倪来了。

  向太后笑着继续说道:“此外,御史中丞李常、礼部尚书曾孝宽、吏部尚书韩忠彦以及兵部尚书吕大防等人,也都有被人提及,也都是朝野公认的宰执人选。”

  太皇太后颔首:“正是如此!也正因如此,老身和太后才一直无法做出决定。”

  两宫当然绝不会让人轻易看出她们在执政任命上,已经有了分歧。

  赵煦听着,点点头,感慨道:“皇考留下的能臣干臣,竟是如此之多!”

  “是呢!”两宫点头,纷纷说道:“诸卿皆乃一时才干之选,但东府却只有一个执政空位,不知如何抉择呀。”

  赵煦微笑着,给出他的方案:“太母、母后,何不将章相公空出来的那个执政之职,一分为二?”

  “这样都堂就可以进二贤了。”

  两宫听完就对视了一眼。

  她们倒不是没有想过,将目下都堂的执政扩编。

  让执政带职,从中书省左右丞带门下省门下侍郎,拆成多执政。

  通过增加宰执数量,分担政务,以此渡过垂帘时期。

  只是,此事说易行难。

  历代以来都是有制度的,在过去大宋实行的事三相两参、两相三参之制。

  元丰改制,虽然废除了这个传统,但东府的人数大体保持了五人。

  如今,若是将执政的带职拆成一个个独立的执政。

  这必然让执政数量突破过去的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