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章 王珪的心思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珪看了一眼自己长子问道。

  王仲修凑到王珪面前,低声说道:“大人,儿方在马行街与职方员外郎刑恕同游,听说了一个事情,是故匆匆回来,上禀大人!”

  “刑和叔?”听到刑恕的名字,王珪坐了起来。

  因为刑恕这个人啊,很了不得!

  他在这个汴京城里,属于那种极少数极少数的异类。

  他既可以在新法大臣面前,大谈变法除旧,也可以在洛阳的旧党大臣家里,被奉为上宾。

  新法大臣认为他是知事任事之人。

  而旧党则觉得他是忍辱负重,打入新党内部的君子。

  但其实,新党旧党都是心知肚明。

  刑恕就是个掮客!

  用来连接新党、旧党,互相妥协的一个梯子。

  毕竟,旧党大臣们,皆是嘉佑、治平、熙宁重臣。

  已经功成名就,大多数都已经致仕。

  当政诸公,再怎么不爽他们,也对他们无可奈何。

  可,这些人的子孙还在官场上呢!

  党争归党争,连累子孙仕途,那岂不是傻子了?

  富彦国、文宽夫、司马君实,他们像是傻子吗?

  所以,就有了刑恕这样的人的生存空间。

  他们就像战国时的纵横家一样,在新党和旧党之间反复横跳,也在新法和旧法的变幻中,左右横移。

  “刑和叔与汝说了何事?”王珪挥退那两个服侍他的侍女后问道。

  “刑恕和儿子说的是王棫的事情……”

  “王棫?”王珪先是一楞,旋即想了起来:“当年在高遵裕账下用事的王棫吗?”

  高遵裕乃是高太后伯父,亦曾是国朝大将,一度也曾在西北建立了军功,升任横班。

  其一度是天子调和与高太后之间关系的桥梁。

  而王棫正是昔年高遵裕账下最受其信任的幕僚。

  王仲修点点头:“正是此人!”

  “刑恕与儿说,此人目前似乎正在谋求复出……”

  “复出?”王珪摩挲了一下手掌。

  元丰四年,五路伐夏,大宋官军虽然因为指挥混乱、统属不一,陷入了严重内耗和互相扯皮之中。

  但依然是一路凯歌高奏。

  在绝对的力量碾压面前,西贼眼看着就要败亡。

  尤其是高遵裕统帅的环庆路和节制的泾原路刘昌祚兵马以及从秦凤路、熙河路出发的李宪所部,一路势如破竹。

  两路大军,就像两只铁钳,从左右两个方向,直接砸向了西贼的命门。

  李宪部夺兰州、下天都山,烧夏贼行宫。

  高遵裕这一路,更是不得了。

  先锋刘昌祚统帅的泾原路兵马,一路横扫,连破西贼名将,迅速兵临了灵州城下。

  因为进军神速,灵州城来不及关门,大军前锋骑兵都已经冲进了城里。

  眼看着,灵州就要被大宋拿下,高遵裕却严令刘昌祚停止攻城——要等他来了以后再攻。

  就是这道命令,葬送了全局。

  西贼利用官军停止进攻的时间,掘开黄河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