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3章 想要为国捐躯的赵煦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大宋手中,还有着一张牌。

  只是,赵煦明白,无论是向太后还是太皇太后都不会打。

  这张牌就是赵思忠、赵醇忠兄弟。

  他们流着角厮罗的嫡脉之血!

  是吐蕃赞普毋庸置疑的血脉,也是青唐西蕃最合法的继承人——董毡已死,血脉被阿里骨斩杀殆尽。

  唯一活着的角厮罗子孙,就剩下当年王韶开边时,招降的这些角厮罗子孙了。

  “还是得等阿里骨跳反,才有机会出这张牌……”

  “可那个时候,赵思忠已经死了,剩下一个赵醇忠恐怕孤立无援啊……”

  赵煦转动着眼球。

  他忽然想起了一个办法。

  就是,向太后可能不会同意。

  但他还是打算试一试!

  他是天子,为国捐躯,理所应当!

  假如啊假如说,他娶几个赵思忠、赵醇忠兄弟的孙女为妃嫔。

  那她们生下的孩子,就天然具备了吐蕃赞普和汉家阿舅的血脉和统治西蕃各族的合法性。

  在畏服贵种的西蕃部族眼中,这是释迦摩尼下凡了。

  隔日,癸酉(初十)。

  驾部员外郎贾种民上奏:臣奉旨督办堤岸司扑买,依旨意,已将汴京城城外,汴河西诸堆垛场、场务、库房扑买已毕,得钱三十二万七千八百贯,乞送左藏。

  随上奏而来的,是一份份已经签好的契书和相关公文。

  于是,命下有司核定,然后才许押送左藏。

  赵煦得知此事时,刚刚吃了早膳。

  “三十二万贯,这贾种民还算得力!”他轻声评论着。

  至少,比他上上辈子要好。

  上上辈子,汴河堤岸司是直接罢废不管,任由民间自行处置。

  于是,全部落到了那些勋贵手中。

  大宋不仅仅一毛钱好处没捞到,还沾了一身腥。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赵煦亲政,才能那么轻松的将堤岸司所属的一切财产完全收回。

  现在,既然扑买了,那就得尊重契约,至少扑买租期内,不能随便回收。

  同日,中书省奏请,以市易法既罢,请两宫恩典,派员清点市易务以来,天下城郭户所积欠之市易务贷款、利息。

  请以形势户免息七分,户等财产三千贯以上,免息五分,三千贯以下免息三分为条例,并乞宽限至本年十二月,请令有司张榜公示,晓瑜人户以闻。

  这同样是一个带着韩绛个人风格的奏请。

  做了几十年的官,在历任地方十余年,韩绛太清楚,地方上特别是城市里的城郭户的情况了。

  三千贯,就是一条划分城郭户财产的分水线(当然是大城市)。

  三千贯以上,属于小有积蓄,在城市中也有自己产业的手工业主、作坊主或者坐商。

  三千贯以下,则还属于积累阶段,暂时还在打拼的阶级。

  可能地方情况不同,经济不同,有所差异。

  但不会差的过于离谱。

  奏上,两宫答曰:可。

  乃命中书侍郎李清臣,会同监察御史刘拯、兵部员外郎杜常、太府少卿宋彭年督办。

  向太后把这个奏疏拿给赵煦看,赵煦看完也在心中赞道:“韩子华,真是能吏!”

  就市易法的处置上来看,比赵煦上上辈子那位太母在司马光建议下的处置办法好得多——请以大姓利息七分,小姓全免,限期一月完成。

  浓浓的司马牛风格。

  直接把城郭户和乡村户对等起来。

  将人数多寡而不是财产多寡作为划分标准!

  尤其是那个限期一月,让很多人破防。

  包括同属于旧党的不少大臣。

  可人家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而韩绛上任,靠着这两次德音下降,加上堤岸司扑买带来的红利。

  赵煦感觉,起码半年内,他的施政权威,应该是稳定的。

  至于为什么是半年?

  因为半年以后,司马光、吕公著肯定在都堂上会师了。

  不过,当着向太后赵煦没有任何表示,只是装着认真学习、仔细识读的样子,不时的和向太后请教着其中的一些问题。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