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章 藕汤和冰凌_大理寺后街的小食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岑家食肆开张也有小半年了,虽比不得那些百年老店,但煲汤的铫子也积上了一层灰黑。听说铫子越是用得油腻难看,这煨出来的汤越是味美,大概就同牛粪养鲜花是一个道理吧。

  冬节家家户户宰猪,肉价稍稍便宜了些,岑开致买了一扇上好的排骨,屠夫替她剁成寸长,先下姜片炒香,再下排骨煸至微黄,然后浇上一圈老酒,散出一阵酒气,带走猪肉的腥臊,炒过之后再煨汤,汤就会格外香浓泛白。

  岑开致一刮开藕皮,就知道老农给得是野藕,心里暗道没多买些可惜了。野藕煨汤最佳,易烂熟且粉。排骨煨至七成再下藕,加几块新腌的腊味,随后便不必管了,愈发浓郁,香盈满室之时,就是汤成之刻。

  岑开致盖上铫子的松木盖,忽然听见近处铜锣响,钱阿姥道:“定然是苗娘子生了。”

  不多时,就见李才满脸是笑,跑来说要订喜饼。

  看这样子,势必是个小郎君,岑开致都懒得问,翻了几个模子让他选喜饼花样,道:“苗娘子可累坏了,可想吃些什么?”

  李才笑容稍小几分,似乎不满岑开致见缝插针的做生意,就道:“阿娘煮了姜汤面给她吃。”

  苗娘子不喜欢吃姜,连阿囡都记得。

  岑开致没说什么,转而去了后厨,柜中藏了一钵油浸山菌,都是杨松采来的好货,素中登峰造极的鲜,她根本没想着卖,留着自家慢慢吃的。

  李才嗅着味一抬头,就见岑开致端来一海碗的山菌子细汤面,笑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姜太燥气了些,要再过了七八天才好吃的,而且,我记得苗娘子怕姜味,暖身的话,不如用枣子,也是一样好的。”

  白拿了人家吃食,李才只有满口应承的好话,“好好,我晓得了,岑娘子有心了。”

  晚来风急,归人随着雨雪翩然而至。岑开致虚掩了门,既是谢客,也是等人的意思。

  江星阔推门进来的时候,钱阿姥意想不到,“大人回来了?”

  难怪岑开致在厨房鼓捣个没完,原来是有贵客。

  食肆里炭盆渐熄,没那般温暖了,钱阿姥足边倒有一炭盆,正想端去给江星阔,被掀了帘子走出来的岑开致看个正着。

  “阿姥作甚?你把炭盆子给他?岂不要叫人笑掉大牙?”

  她将小泥炉搁下,又旋去厨房端菜,排骨莲藕汤,干焙山菌,蜜炙鹌鹑,酒煮小蚝1。

  冬日里鲜蔬少,不过雪后晚菘甘甜肥醲,拨一点猪油清炒,其味妙不可言,几有禅意。

  汤缓慢的扑腾着,藕粉肉香,一锅并不稀罕的食材,只需要守着铫子慢慢的煨,却是没几家食肆肯费这点功夫。

  江星阔饮了一口,温厚浓醇,却没什么滋补药气,他大松一口气,随即将余下半碗饮尽。

  他周身被这碗香浓的热汤滋润着,漫出些许凛冽的桉叶气味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