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章 《福贵》的收益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咋样?咋样?”

  “不管你们怎么想,反正我是留这儿了。”

  “真的假的?你真要留这?”

  “就冲这宿舍和食堂我也留这。”

  “瞅你那没出息的样儿,你好歹说为了奖金留在这儿我也高看你一眼啊!”

  “咋地,吃饭、睡觉是人生大事,不丢人!”

  “我也想留在这,可就怕我家里人不让。”

  “别瞻前顾后的,这么好的地方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

  几个学生们互相讨论着,很快便达成了一项关于他们未来人生和职业的选择——留在韩屯。

  说的再好不如做的好,他们听洪旗说的再天花乱坠都不如今天体验一次人才宿舍。

  倒不是说人才宿舍有多高端,让这些学生们看一眼就为之动容,决定留在韩屯,这当然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其实学生们的心理跟郭文兴教授差不多,人才宿舍的高标准体现的是韩屯、何平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再加上洪旗跟他们宣传的不菲的收入,学生们怎么可能会不心动呢。

  别说是学生们,就是老师们现在的心情也是蠢蠢欲动。

  “何平这小子,笼络人心还是有一手的。”许海山笑着跟两位同事说道,他不用去听都知道后面的学生们在讨论什么,何平这小子今天弄这么隆重的仪式,不就是为了打动人心嘛。

  “是啊,别说是学生们了,我看着都心动了,这手笔太大了。许老师,您就没什么打算吗?”

  同事的试探让许海山沉默了,要说他不心动是假的。刚刚那一千块落在他手心的一瞬间,他的意志早就动摇了。

  他是沪上人,讲究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之前何平跟他提过多少次想请他到养鸡场来工作,他都以年纪、家庭等各种理由推脱掉了,今天这笔钱一拿到手里,立马就改变了他的想法。

  但碍于面子,他并没有对同事的问话有任何表示,发出了几声干笑。

  同事哪里不明白许海山的心思,自己心里也筹划着有空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找何平唠一唠。

  古话说得好,财帛动人心。

  如果没有今天乔迁人才宿舍以及技术贡献奖金的事,何平就是把嘴皮子磨破了这帮人也不见得会心动。

  何平的采访稿很快就刊登在了最新一期的《营城日报》上,跟上次稍微不同的是,何平这次是以知名作家的身份被介绍给广大的读者朋友。

  今年的这次报道,有些类似于去年的跟踪报道。

  一个扎根农村的落户知青,一点点的带领社员们致富,并且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故事。

  搭着《福贵》热销的这股东风,何平这个名字伴随着这次采访响彻了整个营城地区。

  毛学东这个未来老丈人每天耳边听到的尽是对他找了一个好姑爷的吹捧,还有不少人提出应该把他这个未来女婿当成先进典型好好宣传一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